一、培养目标
本微专业紧密贴合数字化时代对网络安全的迫切需求,深度聚焦网络攻击与防御以及人工智能安全等关键领域。致力于培养兼备一定网络安全理论基础、实践操作技能与跨领域问题解决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。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,实现"基础理论-核心技术-行业应用"三位一体培养,满足学生职业发展及行业安全技术升级需求。
二、培养要求
知识要求:熟悉数学基础、计算机科学基础,以及网络安全核心知识。
能力要求:能用常见工具做简单的网络攻击与防御。对人工智能安全有初步了解,能协助检测模型风险。知晓安全事件处理流程与法规。
素质要求:具备团队协作精神,能够在多学科团队中有效沟通;具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,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;培养基本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,适应网络安全环境变化。
三、课程体系
网络安全导论(48学时):全面阐释网络安全基础概念、各类网络安全威胁;深度解析防火墙技术、入侵检测系统等防护手段;讲解法律与伦理修养,保护数据隐私、拒绝非法入侵与数据滥用。
计算机网络(48学时):全方位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、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。详细讲解数据链路层、网络层、传输层等各层协议,深入剖析网络拓扑结构、IP 地址分配、路由算法等核心内容。
密码学基础(48学时):阐述密码技术的基本原理、可提供的安全服务及其应用,是支撑网络安全的重要基础理论。
网络攻击与防御(48学时):全面介绍网络攻击的原理、方法和类型,同时深入讲解对应的防御策略与技术。
人工智能与安全(48学时):探究人工智能模型面临的数据投毒、模型窃取等安全威胁,以及机器学习在入侵检测、恶意软件分析等方面的应用。
网络安全综合实践(64学时):整合 Web 安全、渗透测试、人工智能安全等多方面知识,通过模拟真实网络安全项目,如大型企业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搭建、复杂网络环境下的安全攻防演练等,在实践中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四、培养特色
网络安全微专业培养特色突出产教融合与实战能力导向,依托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平台,构建"产业需求牵引+企业项目驱动+攻防环境演练"的教学生态,打通"课程开发-项目实践-攻防演练-产业服务"的完整育人链条。培养特色强调通过"产学研用"深度协同,构建从基础能力到实战创新的递进培养路径,重点解决传统培养中产业适配度低、实战场景缺失等痛点,形成可复制的网络安全应用型人才培养范式。
五、适合对象
面向全校理工科专业本科生,具备高等数学与编程基础的跨专业学习者。通过1年(2学期)的强化学习,完成168学时的理论授课与136学时的实践训练,可获得学校统一发放的微专业证书。